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Spring常用注解
阅读量:7111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3505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1 分钟。

使用注解来构造IoC容器

用注解来向Spring容器注册Bean。需要在applicationContext.xml中注册<context:component-scan base-package=”pagkage1[,pagkage2,…,pagkageN]”/>

如:在base-package指明一个包

1 

表明cn.gacl.java包及其子包中,如果某个类的头上带有特定的注解【@Component/@Repository/@Service/@Controller】,就会将这个对象作为Bean注册进Spring容器。也可以在<context:component-scan base-package=” ”/>中指定多个包,如:

1 

多个包逗号隔开。

1、@Component

@Component

是所有受Spring 管理组件的通用形式,@Component注解可以放在类的头上,@Component不推荐使用。

2、@Controller

@Controller对应表现层的Bean,也就是Action,例如:

1 @Controller2 @Scope("prototype")3 public class UserAction extends BaseAction
{4 ……5 }

使用@Controller注解标识UserAction之后,就表示要把UserAction交给Spring容器管理,Spring容器中会存在一个名字为"userAction"action,这个名字是根据UserAction类名来取的。注意:如果@Controller不指定其value【@Controller】,则默认的bean名字为这个类的类名首字母小写如果指定value【@Controller(value="UserAction")】或者【@Controller("UserAction")】,则使用value作为bean的名字

这里的UserAction还使用了@Scope注解,@Scope("prototype")表示将Action的范围声明为原型,可以利用容器的scope="prototype"来保证每一个请求有一个单独的Action来处理,避免strutsAction的线程安全问题。spring 默认scope是单例模式(scope="singleton"),这样只会创建一个Action对象,每次访问都是同一Action对象,数据不安全,struts2 是要求每次次访问都对应不同的Actionscope="prototype" 可以保证当有请求的时候都创建一个Action对象

3、@ Service

@Service对应的是业务层Bean,例如:

1 @Service("userService")2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{3 ………4 }

@Service("userService")注解是告诉Spring,当Spring要创建UserServiceImpl的的实例时,bean的名字必须叫做"userService",这样当Action需要使用UserServiceImpl的的实例时,就可以由Spring创建好的"userService",然后注入给Action:在Action只需要声明一个名字叫“userService”的变量来接收由Spring注入的"userService"即可,具体代码如下:

1 // 注入userService2 @Resource(name = "userService")3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;

注意:在Action声明的“userService”变量的类型必须是“UserServiceImpl”或者是其父类“UserService”,否则由于类型不一致而无法注入,由于Action中的声明的“userService”变量使用了@Resource注解去标注,并且指明了其name = "userService",这就等于告诉Spring,说我Action要实例化一个“userService”,你Spring快点帮我实例化好,然后给我,当Spring看到userService变量上的@Resource的注解时,根据其指明的name属性可以知道,Action中需要用到一个UserServiceImpl的实例,此时Spring就会把自己创建好的名字叫做"userService"的UserServiceImpl的实例注入给Action中的“userService”变量,帮助Action完成userService的实例化,这样在Action中就不用通过“UserService userService = new UserServiceImpl();”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去实例化userService了。如果没有Spring,那么当Action需要使用UserServiceImpl时,必须通过“UserService userService = new UserServiceImpl();”主动去创建实例对象,但使用了Spring之后,Action要使用UserServiceImpl时,就不用主动去创建UserServiceImpl的实例了,创建UserServiceImpl实例已经交给Spring来做了,Spring把创建好的UserServiceImpl实例给Action,Action拿到就可以直接用了。Action由原来的主动创建UserServiceImpl实例后就可以马上使用,变成了被动等待由Spring创建好UserServiceImpl实例之后再注入给Action,Action才能够使用。这说明Action对“UserServiceImpl”类的“控制权”已经被“反转”了,原来主动权在自己手上,自己要使用“UserServiceImpl”类的实例,自己主动去new一个出来马上就可以使用了,但现在自己不能主动去new“UserServiceImpl”类的实例,new“UserServiceImpl”类的实例的权力已经被Spring拿走了,只有Spring才能够new“UserServiceImpl”类的实例,而Action只能等Spring创建好“UserServiceImpl”类的实例后,再“恳求”Spring把创建好的“UserServiceImpl”类的实例给他,这样他才能够使用“UserServiceImpl”,这就是Spring核心思想“控制反转”,也叫“依赖注入”,“依赖注入”也很好理解,Action需要使用UserServiceImpl干活,那么就是对UserServiceImpl产生了依赖,Spring把Acion需要依赖的UserServiceImpl注入(也就是“给”)给Action,这就是所谓的“依赖注入”。对Action而言,Action依赖什么东西,就请求Spring注入给他,对Spring而言,Action需要什么,Spring就主动注入给他。

4、@ Repository

@Repository对应数据访问层Bean ,例如:

1 @Repository(value="userDao")2 public class UserDaoImpl extends BaseDaoImpl
{3 ………4 }

@Repository(value="userDao")注解是告诉Spring,让Spring创建一个名字叫“userDao”的UserDaoImpl实例。

当Service需要使用Spring创建的名字叫“userDao”的UserDaoImpl实例时,就可以使用@Resource(name = "userDao")注解告诉Spring,Spring把创建好的userDao注入给Service即可。

1 // 注入userDao,从数据库中根据用户Id取出指定用户时需要用到2 @Resource(name = "userDao")3 private BaseDao
userDao;

 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liuys635/p/10481226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特级教师总结的教育之33条(ZZ)
查看>>
AESwithJCE http://www.coderanch.com/how-to/content/AES_v1.html
查看>>
基于keepalived搭建MySQL的高可用集群
查看>>
CTeX学习心得总结
查看>>
运算放大器相关参数基本知识(一)
查看>>
Maven中解决依赖冲突的问题
查看>>
iOS Json转换模型库:YYModel
查看>>
u-boot 2011.09 开启debug 调试
查看>>
Redis主从配置详细过程
查看>>
Swift和Objective-C混编注意
查看>>
沈阳赛区总结
查看>>
自然语言1_介绍和安装
查看>>
git: windows git ssh keys生成
查看>>
转: 系统分布式情况下最终一致性方案梳理
查看>>
Webpack学习笔记一:What is webpack
查看>>
linux磁盘空间查询
查看>>
windows中使用Findwindow函数与FindWindowEx函数来实现自动控制、触发第三方软件事件的方法...
查看>>
浏览器的同源策略和跨域问题
查看>>
SQL SERVER 触发器介绍
查看>>
美国国有企业
查看>>